1500萬國稅大單的背后
????將1500萬元的IT服務外包業務納入中國本地企業囊中,對于還處于“萌芽狀態”的國內IT服務外包產業而言,其長遠意義遠比現實意義更具轟動性。
????從過完春節到現在,郭曉魯的心情一直不錯。作為長城計算機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技術服務事業部的總經理,郭曉魯在2005年2月25日正式接過了國稅總局的中標通知書,一筆標的為1500萬元、為期3年的IT服務外包合同就這樣被長城的“如意服務”收入囊中。
????“這是我們經過四個多月努力的成果,也是長城公司去年在經過服務業務調整之后,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個標志。”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郭曉魯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這1500萬的大單,是目前為止中國國內市場上整個IT產品服務外包中涉及項目數量最多、覆蓋范圍最廣的一筆訂單。”??
????“空前”大單??
????據郭曉魯介紹,長城此次所獲得的服務外包合同,其項目內容主要集中在國稅總局的防偽稅控稽核系統,包括該系統中所有服務器、數據庫和應用系統3年的服務。目前,國稅總局正在應用的整套系統已經遍布全國3000多個城、區、縣,其中容納了近4000臺服務器。而這些服務器產品大多數是在2000年或2001年時統一采購的,涉及IBM、戴爾、惠普、浪潮等多家廠商,現在已經過了3年的免費保修期。
????但這些設備目前仍舊承擔著國稅總局防偽稅控稽核系統正常運行的重任,并且數量眾多,不可能進行一次性的升級換代,如果自己做維護,工作強度和難度顯然過重。經過反復的考慮和權衡之后,國稅總局決定采用招標的方式引入一家綜合性的服務商,把后續幾年內的維護工作全部外包。??
????“對于稅務局來說,其工作內容就是征稅,而不是建一套IT系統并且經常維護它,IT系統只是一個稅務征收的工具,而不是稅務工作的目標。”郭曉魯認為,像保障IT系統正常運行這樣的工作,自然應該交給IT廠商去完成,但目前國內對IT服務的認知還存在相當大的不足。“吳敬璉曾經提過,電子政務‘重電子輕政務’是不對的,其實說的就是這個情況。隨著國家對各級主管機構的職責要求越來越清晰,各級主管機構必須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專長的業務上,而不是能夠分散很多精力的不相關業務。這是大勢所趨,像金融、電信行業也會隨著這個趨勢逐漸放開。”
????而這也正是長城看好IT外包業務前景的最主要原因。“長城作為國內的制造廠商,或者說一個服務提供商,能夠拿到這樣一個訂單,會給長城今后的發展開創一條新路。”郭曉魯覺得,在目前國內的IT服務市場還遠未成熟,企業用戶并不占有很大份額的情況下,更多的需求其實應該來自政府,或者國家的一些管理部門。“在政府方面,由于其構建的IT體系從廣度、深度和范圍上看,規模都比較大,我們今后完全可以在一些局部性的環節發揮自己的作用。”
????事實上,雖然1500萬元的業務讓郭曉魯興奮不已,但這筆國稅大單到來的現實意義對長城而言尚不止于此,它把當初為“如意服務”制定的發展計劃的進度部分提前了。“我們原來的計劃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年搭班子、建隊伍;第二年抓質量、創品牌;第三年才說要打市場、爭創收。現在通過國稅這個單子,我們有些事情提前了。”而這也會給國內的IT服務外包市場提供一個很好的樣本。“國稅總局既然選擇了長城,長城就會把這個頭開好,也讓國內從事IT服務的廠商能夠認識到,我們是能夠做這個事情的,而且也會做的很好。”
????市場期待成熟??
????不過,如果把這一消息放在目前仍處于“萌芽階段”的國內IT服務外包產業整體環境之中來看,其象征意義似乎要遠比其現實意義來得更具轟動性。郭曉魯自己也承認:“這(指國稅服務外包合同)可能預示著國內本地廠商真正意義上的IT服務外包業務已經開始。”
????盡管國內各大主流服務器廠商均在最近幾年內陸續建立了自己的服務品牌,如聯想的“陽光服務”、浪潮的“360度專家服務”、曙光的“曙光服務快車”、乃至長城的“如意服務”,但大家的重心仍然只是集中在如何為自己產品的客戶創造更大價值的層面,而幾乎很少考慮將自己的業務拓展到所謂“IT服務外包”領域。
????“在國內IT產品趨向同質化的局面下,IT服務外包可以使企業減少投入、減輕負擔。但這種形式對于曙光這種既擁有高端服務器產品又存在PC服務器這樣明顯差異化的品牌并不適用,”曙光技術支持部總經理邵宗有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長城電腦也只是在2004年初,將服務業務從原來的各個事業部中分離出來,獨立成全新的技術服務事業部,“如意服務”由此成為長城旗下的服務品牌。不過和國內其他主流服務器廠商不同的是,“如意服務”創立的初衷,就直接把目光瞄準了IT服務外包。郭曉魯說:“國內很多IT企業大張旗鼓地聲稱向IT服務轉型,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談了很多次,但還是沒有多大進展,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國的IT服務市場還不夠成熟,對于產品的依賴性過強,買了某家公司的產品,之后出現的所有有關問題基本都會再找這家公司。”??
????IBM全球服務部大中華區總經理于雪莉在幾天前對記者坦言:“國內IT服務市場,在成熟度和認知上,和全球市場均不在同一水平。”IDC在2004年10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IT市場中服務所占比重在2004年達到了20%,而西方國家早在幾年前就穩定在40%左右。“歐美市場上,服務比重從27%增長到40%用了十年時間。”于雪莉對記者說。
????3月29日,IBM全球服務部發布了2005年中國市場四大戰略重點,其中將“通過業務與技術相結合,幫助客戶轉型”列在了首位。按照IBM的說法,國外相當多的公司是把所有的IT業務全部外包出去,而在中國,目前僅僅處于局部性外包的階段。“中國客戶面對的環境和問題與國外很不相同。”于雪莉認為,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這些客戶仍然對IT服務所能帶來的價值缺乏充分認知,很難和IT服務提供商建立信任度。
????而對于像長城這樣的服務商,在國內IT服務外包市場上“要突破的瓶頸還是自身的能力,必須充分做到對用戶非常了解,知道用戶要什么東西、需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我們能不能夠提供。”郭曉魯對記者說。從這個角度看,類似國稅總局這樣一個政府部門能把其局部的IT服務項目外包出來的做法,無論對用戶、IT服務機構或是整個國內IT服務市場的發展,無疑都具有相當大的意義。
????“我們希望借助國稅這個項目能夠給中國IT服務市場營造一個很好的氛圍,這樣對于整個產業都很有幫助。”郭曉魯信心十足,“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會關注一些高端的咨詢、中端的集成等方面的信息。以后也可以采取收購、兼并、合作等方式參與進來,在其他領域嘗試突破,但現在,我們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